国产精品亚洲а∨天堂2021_无码中文字幕偷拍亚洲_国产丝袜高跟自慰喷水_性亚洲暴力猛交69HD

www.itsdeadeasy.com
home

愛國華僑馬鑄材:傳奇馬幫人生 拳拳愛國之心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2-23 10:41:00 來源: 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正值寒假,世界的“香格里拉”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游人如織。位于獨克宗古城的“香格里拉茶馬古道博物館”內(nèi),游客有序參觀,愛國華僑馬鑄材(澤仁桑珠)的雕塑無聲矗立,身后是他在茶馬古道奔走半個世紀,定居印度后捐資救國、開設(shè)中華學校的傳奇故事。


香格里拉茶馬古道博物館內(nèi)的馬鑄材雕像。中新網(wǎng)記者 劉冉陽 攝

  馬鑄材1890年生于中甸(今香格里拉市)獨克宗古城一戶貧民家庭,從小為生計砍柴放牧,從未上過學。15歲時,他到當?shù)厣烫枌W做生意,未滿三年就破格升為小伙計,并受托帶馬幫在滇南、川康一帶販運茶葉及大宗商品。19歲首次帶領(lǐng)馬幫進藏,成為當時最年輕的“馬鍋頭”(馬幫首領(lǐng))。

  博物館“00后”講解員王強指著館內(nèi)陳列的銅鈴、毛氈、鍋碗等馬幫用品介紹,有千余年歷史的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、西北地區(qū)重要經(jīng)濟文化走廊,以馬幫為交通工具,云南茶葉經(jīng)此運銷進藏,印度、西藏的羊毛、藥材、皮毛等又流入云南。

  俗語說,“窮八站,富八站,不窮不富又八站?!辈桉R古道二十四個驛站要經(jīng)過峽急水險的金沙江河谷、海拔5000余米的雪山埡口,騾馬貨物要用溜索渡過瀾滄江……艱險異常。

  “當時馬幫馱夫有去無回的情況并不少見,許多游客覺得這難以置信,因為現(xiàn)在的香格里拉航空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,2023年還開通了高鐵,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?!蓖鯊娬f,“正因為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越來越好,我也在大學畢業(yè)后選擇回來工作?!?/p>


講解員王強(中)在博物館內(nèi)為游客講解。中新網(wǎng)記者 劉冉陽 攝

  但百余年前,年輕的馬鑄材決心闖出一番天地。24歲建立自己的馬幫,從滇南采購茶葉進藏,邊走邊銷。從西藏出境到印度噶倫堡后,他眼界大開,許多漢藏商人在此注冊印度公司或商號,從事商品貿(mào)易。

  馬鑄材做了一個大膽決定——定居噶倫堡,并于1923年創(chuàng)辦“鑄記”商號,隨后逐漸在西藏拉薩、昌都,四川康定,云南昆明、麗江、中甸等地聲名鵲起。

  不僅如此,為抵制印度、英國向西藏傾銷茶葉,馬鑄材參建云南下關(guān)康藏茶廠,生產(chǎn)“寶焰”牌茶葉,1941年投產(chǎn)后該品牌沿用至今。他還在麗江購置土地引進美國烤煙、印度亞麻、桐子等經(jīng)濟作物,引進荷蘭奶牛、青海西寧馬、陜騾等優(yōu)良畜種,思想開放、敢作敢為。

  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許多難民及華僑涌入噶倫堡,其中有不少在校生及適齡兒童。馬鑄材為辦學之事四處奔走,最終與當?shù)貛孜粌S領(lǐng)共同創(chuàng)辦中華學校。

  1941年,中華學校建成開學,開設(shè)藏文、英文課程,也招收印籍學生入學,培養(yǎng)人才。學校將學生集會的禮堂命名為“鑄材堂”,并推選他為名譽董事長。1950年10月1日,中華學校在噶倫堡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,唱響中國國歌。

  此外,馬鑄材主動捐款并動員其他商號,共同集資國幣25萬購買戰(zhàn)機捐給國家。在噶倫堡發(fā)起“抗日月捐”活動,堅持多年,表達海外僑胞對祖國的赤子之心。

  西藏和平解放后,馬鑄材又積極支援西藏建設(shè),為青藏、川藏公路建設(shè)采購和運輸鋼材、汽油、糧食等緊缺物資,曾受到西藏軍區(qū)嘉獎。他還熱心公益,在茶馬古道沿線大量修路架橋,為邊遠山區(qū)修建學校,記錄他事跡的功德碑在云南迪慶、麗江市、西藏拉薩等地保存至今,載入當?shù)厥穬浴?/p>

  1953年國慶節(jié)前,馬鑄材接到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通知,擔任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華僑代表團團長,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。在京期間,時任國家華僑事務(wù)委員會主任何香凝與馬鑄材會面,高度贊賞他的愛國情懷,并贈他親筆繪制的《猛虎圖》,題款為“熱愛偉大的祖國”。

  1960年,馬鑄材在噶倫堡被惡意陷害入獄,在中國政府的干涉下被保釋。1962年3月,馬鑄材回到中國定居昆明,1963年10月,因心臟病復(fù)發(fā)離世。

  馬鑄材去世后,其外孫和強將馬鑄材故居改造為香格里拉茶馬古道博物館。在博物館出口處的留言簿上,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墨西哥、泰國等國家的游客用不同語言表達參觀的感受:“感謝博物館讓我學習當?shù)貧v史、文化,了解人民的故事,太偉大了!”“茶馬古道艱難險阻,馬鑄材的愛國之心讓人動容”。


馬鑄材外孫和強接受中新網(wǎng)專訪。中新網(wǎng)記者 劉冉陽 攝

  王強在此工作2年,已接待上萬名游客,為讓更多人了解茶馬古道歷史和馬鑄材的故事,博物館推出年輕人喜愛的集章薄活動,鼓勵游客在社交媒體分享。

  已是耄耋之年的和強居住在海拔更低的麗江市,身體健朗時,他每月回博物館一次,處理相關(guān)工作。他說,“現(xiàn)在高鐵很方便,1小時左右就到,外祖父曾走過的茶馬古道,如今已經(jīng)成為康莊大道了?!?/p>

(責編: 賈春玲 )

版權(quán)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

email